- · 《电力系统装备 》栏目设[06/28]
- · 《电力系统装备 》投稿方[06/28]
- · 《电力系统装备 》征稿要[06/28]
- · 《电力系统装备 》刊物宗[06/28]
以四个精准打造电力教育扶贫的四川样板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四川“三州”地区人口密度低、受教育程度低,是典型的“贫中之贫”,其自然地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扶贫的艰巨性和必要性。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(四川电力
四川“三州”地区人口密度低、受教育程度低,是典型的“贫中之贫”,其自然地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扶贫的艰巨性和必要性。
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(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)充分发挥企校“双元”育人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优势,自2010年起通过“定向招生、定向培养、定点安置”方式为“三州”地区(甘孜州、阿坝州、凉山州)免费培养贫困学生,建立“精准招生、精准施教、精准就业、精准培训”的教育扶贫体系,着力打造电力教育扶贫的四川样板。
精准招生,当好教育扶贫“先行官”
多重政策驱动。2010年,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正式启动“藏区免费职业教育班”。2012年起,率先采用“藏区1+2”招生模式开展定向招生。2019年,“三定生”被纳入省深度贫困县定向招生批次,实行专科批次提前录取,覆盖“三州”45 个深度贫困县,助推生源质量大幅提升。
多方助学带动。自主编制彝汉和藏汉双语电力科普手册,连续19年开展“电力三下乡”活动,树立崇尚科学真知的新风尚。搭建国网四川电力扶贫干部工作网络平台,集结精英名师线上开展扶贫助学,助力高考升学。
多线宣传发动。建立“政企校”三方联动工作模式和“省、市、县”三级招生宣传网络,运用融媒体和直播等手段,多渠道、立体化将“三定”招生政策宣贯进边远贫困村落。
精准施教,落实教育扶贫“育人才”
抓“思想”扶志。讲政治抓思想,成立“三定生”党团支部,将思想政治、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嵌入育人全过程,激发脱贫内生动力,力拔思想“穷根”。
抓“文化”扶智。讲文化抓基础,在大一期间重点开展以语言文化、通识课程和综合素养为主的文化帮扶行动,用“6S”管理行为规范,用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提升综合素质,筑牢作风优良、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根基。
抓“能力”扶技。讲本领抓技能,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“双主体”、专职教师与企业内训师“双导师”、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“双准入”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,确保现场教学、技能训练和实践实习占比达70%以上,90%以上的毕业生取得电力行业中级工资格。
精准就业,力促教育扶贫“保民生”
定向引导激励。建立国网青年创新创业(成都)孵化中心,引导学生科学择业就业。充分发挥已脱贫学子的示范作用,引导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、奉献家乡。
定向指导帮扶。打通毕业生就业工作线上管理全流程,开设就业实践指导、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课程;精心开展“一对一”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,帮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完成职前职后角色转变。
定向跟踪提效。坚持对毕业生数据精准采集、动态管理,持续跟踪其职业表现和用人单位满意度,并根据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实践,进一步提升定向培养教育质量。
精准培训,确保教育扶贫“可持续”
智力帮扶“输血造血”。为“三州”供电企业在职员工策划实施了“四基”培训、边远地区岗位能力提升、内训师等“智力帮扶”系列培训,辐射53 个边远艰苦县公司,形成了“解生产难题、提员工技能、育本土良师”的“一盘棋”工作格局。
专家人才“送技上门”。先后抽调30 余位国网公司及省公司优秀专家人才,深入“三州”地区开展10 余期技术帮扶培训,为当地供电企业解决40 余项技术管理难题,有力带动一线技能人才培养。
人才评价“送考进藏”。深入无电地区、川藏联网、电力天路等重大工程项目现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,累计行程3 万多公里,助力3000 人实现技能等级提升,解决边远地区电力员工外出鉴定难、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。
文章来源:《电力系统装备》 网址: http://www.dlxtzbzz.cn/qikandaodu/2021/0225/783.html